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大谬矣!此等自然,实乃无耻之徒,偷换概念,满嘴污蔑,似是而非,哗众取宠。”

    秦浩明仰天长叹,肃然道:“蒙元祸乱中原百年,强分四等百姓,而我汉人最贱。

    盘剥日重,残暴不义,以致民怨沸腾、群雄四起。而太祖高皇帝起兵滁州,遂有大明,传承至今,已二百年矣。”

    秦浩明看着不明所以的吴锋和许杰,摇头道:“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何也?”

    不待二人开口回答,秦浩明继续说道:

    “乃为摒弃世族豪门、封建诸侯与天子相争耳。历代朝廷为国家天下,开科取士,选拔官吏,笼络文人,用以治国。

    不想去了豪门诸侯,却引来君权、臣权之争,千年以下多少朝代更替,皆由此来。”

    瞧着吴锋和许杰不断点头,秦浩明接着说道:“太祖皇帝屠戮文武,革新定制,裁撤宰相,皆是帝王心术,为保子孙天子权柄也。

    至宣宗怠政,设立内阁,臣权再彰,乃设司礼监制衡。

    如此文人受制于官员,官员受制于六部,六部受制于内阁,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司礼监受制于天子,天子得安。

    文臣虽因科举师生、出生籍贯而有党名,也不过是为个人之利而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分分合合,你争我夺,既无同利也不同心,无朋党之大害。”

    秦浩明说到此处,再次长叹一声,“至武宗喜兵事爱嬉戏而厌政务,臣权始兴。

    海商、盐商、地方商贾世家,对文人广为施恩,耕种于科举朝堂,维护其共同利益,方有了楚党、浙党、齐党、蜀党、晋党、以及万历年间兴起的东林党。

    正德皇帝之后,嘉靖皇帝以旁支继位大统,最重名正言顺,方有了“大礼议”之争。

    其又一意玄修,不耐烦杂,虽权柄不失,却开启党争。

    致使朝中忠正尽去,小人得志,诸党乱国。至隆庆皇帝继位,君权旁落,臣权更盛,天子之令不出大内,国事尽操于内阁。”

    吴锋和许杰都是听得目瞪口呆,震惊不已,此等帝王心术哪里有人会教给他们?

    秦浩明摇头叹道:“隆庆皇帝龙御天下六载而崩,万历十岁继位,臣权到了最高峰。

    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而行天子权,万历皇帝受制于太后和冯宝,外不敢触怒首辅,有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实,直至张居正病逝,方在晋党支持下,重掌大权。”

    秦浩明仰头思及张居正所作所为,苦笑,“张居正严师名臣,一腔抱负为国为民,本督甚为尊敬。

    其不避嫌疑,拨乱反正,清查田亩,施行新法,乃有万历中兴。

    而且,张首辅对万历皇帝苦心栽培,掌大权而无不臣,行妙手雨露万民,增赋税、择名将、用人才,兴国事,大明之功臣也。

    可为何他一旦身死,万历皇帝就施雷霆手段,降罪于身后,牵连其子孙,你们知道吗?”

    许杰和吴锋二人见秦浩明三言两语把大明历代梳理点评一遍,其言可谓一针见血,真知灼见,不禁听得如痴如醉。

    见终于讲到正点上,不由坐直身姿,认真倾听。

    秦浩明见状,摇摇头示意不必如此严肃。

    他们二人都是这时代的精英,是秦浩明苦心培养的对象。

    奈何受时局所限,不能跳出故有思维,重新审视剖析大明历代皇帝的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而自己有后世的视角,再加上网络的各种正反言论,可以博取众长,去其糟粕不实,方能有此清醒认识。

    其实在秦浩明看来,万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

    但是不管说什么,作为帝王,万历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算是相当宽仁的。

    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他在处理。

    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

    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

    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