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子监的辩论-《铁血铸新明》


    第(3/3)页

    秦浩明板着脸,冷冷的讥讽钱谦益一句,继而转过身不理会他的反应,大声说道:

    “诸位学子,大家岂不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乎?

    如今年代不同,背景不同,岂可相比?

    可纵使如此,大家可曾有想过,国库每年税赋仅四百万两,可每个府、州、县的商家巨头的财产资本远超过四百万两有多少?

    国库里的银子居然还不如私人银子多,对一个国家而言,这是正常的现象吗?

    而朝廷诸公不闻不问,不顾北地民众死活,这是忧国忧民吗?”

    秦浩明双手高举,声色俱厉大声疾喝。

    “苟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今天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边患频频,可是朝廷财政却捉襟见肘,无力赈济灾民和发放军饷,这与我们泱泱大国的景象完全不匹配。

    朝廷经济资源的绝大部分都控制在官僚和富商手中,诸位学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想过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本督相信你们也都懂,可是国家已经至此,难道诸位不知江南商家之富有吗?

    难道诸位不知农民和商人谁更富有吗?

    士农工商,都是国之根本,原本不分彼此,可是彼此生活之大不同,诸位可有考虑过?”

    秦浩明的情绪越说越激动,声声喝问宛如支支利箭射向众人,大殿仿佛成为他一个人的舞台。

    几百名学子鸦雀无声,就连国子监的一些师长也若有所思,紧皱双眉盯着台上秦浩明高大的身影。

    这一刻,所有的士子的内心都深深记住秦浩明的名字,还有他的声声喝问。

    长长吁了一口气,望着国子监士子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秦浩明立刻有了一个决定,绝不能让东林党人毁掉这些精英。

    东林党人和复社之所以可以把控这些士子,除了清名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把持了科举,方能让这些士子为其所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诸位士子俱是大明精英,然科举毕竟名额有限,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矣!

    值此国家纷乱之际,本督真诚希望有抱负的士子能加入天雄军队伍,或书办、或幕僚、或赞画军事,以实际行动卫我大明。

    他日,尔等若有军功,本督一定向今后奏明,定保诸位一个功名。

    有意者,请至兵部驿站找本督,或他日再来亦可,本督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另外,好叫诸位得知,诸位的学长,卢欣荣、洪迪新、许杰已经从军,就在本督麾下。”

    秦浩明朝四周团团作辑,朝国子监学子言真意切地说道。东林党能给的,他也可以。

    此言一出,当场就有许多学子颇为意动。当然,不屑一顾者也有,不一而足。

    不过,这一切对秦浩明来讲都无所谓。他也没有想全部为其所用,那不现实。

    一些富贵或者大家族子弟肯定是要走正经的科举之道,这也不是他想要的,吃不了苦。

    反而是一些寒门子弟,更容易脚踏实地做事,渴望出人头地,这才是他需要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