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节 国子监的辩论-《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又遇到了满清寇关,北方人民生活艰难无比,大明政府为此焦头烂额。

    结果这种危难之局,富可敌国的江南工商地主阶级的所做所为,却如此的令人发指。

    他们扶持出了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江南文官集团,通过种种无耻的手段,偷逃税款,为一已之利益,偷了国家一分税,自己就多发一分财。

    导致江南地区税款十有九逃,浙江茶税一年居然只有二十两,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至于辽东边关,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

    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祯皇帝一筹莫展。

    东林党却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

    节流往往流于道德说教,不开源怎么行?

    当然,东林党不会增收工商税,负担自然又落到农民身上。

    终于,最贫穷的西北农民起义了。还攻进了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华夏民族的悲剧开始了。

    当然,客观上讲,他们也没有捞着好处。

    纵观大多数东林党人一生,或被魏忠贤余党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或隐居山林,或削发为僧,真正入仕清朝的反而是少数。

    就例如眼前这位虞山先生,随剃发降清,但是后来还是和郑成功反清,以至于被敌酋乾隆评为贰臣。

    秦浩明今天的这番言论,受到冲击最大当属国子监的士子。

    这些类似于后世象牙塔的学子们,尚为踏足官场,没有利益纠纷,对于政事一知半解。

    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求知欲最强。估计是国子监特意安排的缘故,士子颜蛰站出来,一脸疑惑地朝秦浩明问道:

    “敢问请问秦督,反对权贵贪纵枉法,惠商恤民有错吗?”

    “反对权贵贪纵枉法没错,可是既要惠商又要恤民,请问国家财政从何而来?”

    秦浩明并没回答具体问题,而是反问一句。

    “国家税赋,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非单纯作为文武官员的俸禄使用。

    兴修水利、国防建设、灾年赈灾皆从此处出。

    譬如一个家庭,年成好的时候补充灾年之时,有个调控缓冲的过程,不至于临时手忙脚乱。颜士子认同否?”

    接着,秦浩明率先把国家税赋的功能阐述清楚,一点一点的抽丝剥茧。

    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在他内心,对东林党人其实已经绝望。

    但国子监的年轻士子,大明的精英阶层,却是他急于拉拢或者说希望改变他们思想的对象。

    “原本如此!所以才要惠商恤民。

    当年张首辅当政时期,没有提高商业税,依然做到了国家财政赢余。国家储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四百万两。何解?”

    看见颜蛰点点头若有所悟的模样,钱谦益沉不住气,跳出来反驳。

    并不是都东林党人迂腐,钱谦益就精明得很。

    他如何不知道这些年来,东林党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崇祯皇帝失望,甚至民间也有许多士子多有疑惑。

    奈何他们不仅是既得利益集团,同时已经改不了口,否则,岂不证明原来做的都是错事?

    “难道钱学士连此一时彼一时都不知道吗?依本督看,不过尔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