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崇祯心思-《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卢欣荣明显早做计较,侃侃而谈。
秦浩明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保重!走好!”
卢欣荣点点头,双手作长辑到腰间,“保重!”
秦浩明站在山岗,望着八百人的队伍分成三列,渐行渐远……
紫禁城,乾清宫,亥时。
崇祯穿着略显破旧的龙袍,背负双手在案几旁走来走去,眼角望着案上的一份书信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这是宣大总督卢象升以密奏的方式上传,并没有经过兵部之手。
抛开华丽辞藻修饰的言语,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弹劾杨嗣昌未拨付天雄军粮草。二,禀报下阶段军事行动步骤。三,举荐人才。
同时案头上也有杨嗣昌弹劾卢象升有不臣之事,同样有三点;
一,不尊军令,停滞与赵县。私自召集部属,二,图谋不轨。三,劫掠巨鹿、清河、正定、新河、宁晋五县粮草军械。
说实话,对于卢象升和杨嗣昌两人,崇祯皇帝都是及其信任并且欣赏。
这次之所以打压卢象升,还是从大的战略考虑,挪开他只不过是为了和鞑虏更好的议和而已。
可惜二人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攻讦。
此乃大忌,于国事无益。
“王伴当,你说他们怎么就不能以国事为重,相忍为国呢?”
崇祯心情有些烦躁,原本他偏向主和,可是前几日卢象升一次性歼灭鞑虏一千五人,让他的心又活络起来。
特别是案头上,卢象升的书信中以性命担保,保证此次军事计划天衣无缝,必定可以让鞑虏付出惨重代价。
相比大明其他将领,对于卢象升的战绩,崇祯是信服的。
可这也正是他难为的地方,毕竟原先对杨嗣昌早已承诺。
一时之间,他有些拿不定注意,不知如何抉择。
伺立旁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干笑两声,“军国大事,老奴可不敢妄自评议,此事尚需陛下圣心独断才是。”
他是个本分人,崇祯的性格他一清二楚,说变就变,如何敢趟这趟浑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