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节 皇太极的忧虑-《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至于说获得的战略物资,肯定不如朝廷有系统有针对性的购买得到得多。更何况,有些战略物资多在江南沿海,大清鞭长莫及。

    再说,入关劫掠,那也是有风险的,战争毕竟是要死人的。

    没有这些晋商的帮助,皇太极说大清危在旦夕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怪不得以当初父汉如此嗜杀之人,对大明晋商也是恭礼有加,从未刁难他们,原来根由在这里。

    皇太极见多尔衮频频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如今的大清,确实需要他们二人携手,方能渡过危机。

    “晋商对大清的作用,并不仅于此!”皇太极锐利的眼神紧盯着多尔衮,沉声说道:

    “大明幅员千里,疆域广袤,戴甲之士百万,其一举一动大清根本无法察觉。

    可晋商商栈遍布大明全国,朝中权贵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便是西北叛贼,也和他们过从甚秘。

    所以,大明但有风吹草动,第一个得到情报的总是他们。

    否则,单凭大清布在大明境内的暗探,打打杀杀跑跑腿的事情尚可,可要和大明朝廷上层有什么联系,却是力有不逮,更不用说得到情报……”

    说到后面,皇太极肥胖的脸上唏嘘不已,显然是痛惜晋商的毁灭。

    皇太极的举动,多尔衮感到很是怪异很是可笑。大清的君主,居然怀念大明的商人,这要传出去,简直要令多少人诧异。

    “可笑吗?”皇太极背负双手,眼中隐晦莫名,说不清是庆幸还是伤感,只是喃喃自语说道:

    “朕早就说过,大明是一个庞然大物,大清和其相比,不过是萤火之光,微不足道。

    我们现在的举动,充其量只是一群鬣狗,趁猛虎不注意,从他的嘴里夺食。等他们醒悟过来,大清将无任何机会。

    这也是一直以来,朕愿意和大明和议,甚至宁愿牺牲一些名分上的东西。可惜,大明崇祯皇帝却死活不答应。

    哪怕他们军事上节节败退?”

    皇太极慷然叹道。

    大明的铮铮铁骨,他是有领教。过去,军事上节节胜利,尚无法让崇祯低头。现在,恐怕会更难。

    想到这里,皇太极摇头对多尔衮沉声说道:

    “曾经有一段时间,朕以为大清照此发展下去,积蓄实力,待到时机成熟,终将有机会入主汉人江山。

    可惜,此次辽东大战让朕看清了事实,汉人终究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大清不如多矣!

    秦浩明、阎应元、张云、卢欣荣、吴锋、颜蛰……原本皆是籍籍无名之辈,不意却让大清损兵折将,以至于岌岌可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