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节 奸猾吴三桂-《铁血铸新明》
第(3/3)页
除了妻弟吴襄的关系外,吴三桂本人的才情和武功,才是祖大寿栽培他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没有祖大寿的刻意栽培,吴三桂绝不会在青年时期就崭露头角,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一镇总兵,比他的父亲吴襄的军中经历还要轻松许多。
还有,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崇祯十二年,洪承畴举荐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二十七岁。
当然祖大寿也绝想不到,他一心栽培起来的好外甥,在他的危难时期对他弃之不顾,从来没有想到真的去拼命救这个娘舅。
在松锦战场上,最早奔逃的也是这个所谓的青年通侯总兵,以至于洪承畴被俘,全军溃败。
无利不起早!
祖大寿在教导外甥的时候不遗余力,吴三桂果然也是把辽西将门自私自利的特点发扬光大。
关宁铁骑,跟其他军队不一样,既讲究利益,也讲究派别,有非常高的警惕心。
可以说,不是辽西的军队,在他们眼里,都是外军。
各镇兵马在辽西都很受排挤,简单来说,就是送死外镇兵去,好处辽西将门领。
在这种前提下,各镇兵马都很难和辽西将门集团合作。
平时小规模的遭遇战或是守城还能打一打,一旦是大规模的战事,各镇心思各异,辽镇兵马先跑。
所以,关宁铁骑或许强悍,但对大明还真没有什么多大贡献。
想到他的义父高起潜,秦浩明的眉头不自觉的跳了跳。
如此说来,自己和吴三桂还有“杀父之仇!”。
“秦督?”
吴三桂小声轻唤。
他不知道秦浩明听了他一席话之后,怎么莫名其妙沉思,可是哪里有不妥之处?
难道是嫌他们路上时间太久,没有及时赶上瓦房店战役?
可自己从头到尾都是听从定南军将士的命令,未有逾越之处。
当然,你就是叫他单独冲上去和建奴野战,他也不干。
“哦,今日瞧长伯雄姿英发,让本督想起当年在宣府和高镇守的往事,不胜唏嘘。”
秦浩明满脸萧索,仿佛在缅怀高起潜。
“秦督,义父辜负皇上信赖,贪墨舞弊,本就是咎由自取。秦督不过恰逢其会,着手此事,末将心中并无半点怨恨。”
吴三桂闻言,急忙惶恐起身单膝跪下解释。
于他而言,一个死去的太监,若成为和眼前炙手可热的督帅间的一根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秦浩明被围在瓦房店,尚不知崇祯已经命他暂时节制蓟辽边关,可吴三桂知道啊!
原本还想打个时间差,提前卖好,增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哪里想到还有这一出?
PS:感谢书友元宝妈妈111打赏,铭感盛情,故土难离敬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