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草原宽广辽阔,自然条件恶劣,又没有一个强大的部落足以威慑其他各部,建奴想让所有的草原部落屈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一个火中取栗的机会。”

    秦浩明把他原来在宣大的一些布置,完完全全告诉崇祯,甚至连当初用鸦片留住草原头人的事情,也毫无隐瞒。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朝堂上下只看到你的风光无限,却不知爱卿为了成功,前期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方有今日之功。

    来来来,朕敬秦爱卿三杯,为之以贺!”

    听完秦浩明安排布置,尤其是听到战马今后可以从草原得到补充,崇祯皇帝豪情大发,手执杯盏,一饮而尽。

    “皇上,大明崇文抑武的局面必须改变,国家理应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大明于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岂不闻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敢战方能言战乎?

    微臣在闲暇之余,常常在思索考虑,缘何我们大明亿兆人口,带甲百万,却不敌建奴区区几十万野蛮之人?

    认真说起来,他们还是由建奴、鞑子、大明降人组成的杂牌军。

    直至一日,微臣在宣大时,见到一个区区五品的兵备道文官,对二品的总兵官大声叱喝,微臣才明白大明衰败的原因。

    无它,军人的血性被阉割了。为将者尚且如此,又谈何领导下面的将士浴血奋战?

    这样的将士,又如何有勇气能拿起手里的刀枪,和建奴拼命?”

    喝完三杯,趁着熏熏酒意,秦浩明把大明长期崇文抑武的弊病阐述一通。

    “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崇祯落寞的说了一句,怔然失神。文武失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那是大明防止武人作乱而定下的国策。

    只是时至今日,国家战乱四起,有些不合时宜。这点,崇祯心里是明了的。奈何顽疾缠身多年,急切间,竟然不知从何下手。

    大殿陷入了令人寒战的寂静,几缕白烟从香炉的炉盖间溢出,枭枭而散,香飘庭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