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余佑汉双眼立即发亮,有些兴奋。

    天天窝在小村子里带兵,已经让他经历过战火洗礼之人感到厌倦。

    “不知道,那得看你们运气,能不能堵住海盗?”

    董长青的暗卫经过一段时间运营,逐渐进入轨道,这次刀疤六的下落就是结果之一。

    “蚊子再小也是肉,刚好拿来练兵。”

    一听是打海盗,余佑汉兴致泛泛,可瞧见秦浩明脸色不善,急忙改口。

    昔日友谊虽在,可随着双方距离拉大,他心里还是在意秦浩明态度。

    “战场无小事,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尤其是你们带兵的将领,要为手下负责。

    此战过后,远生在义乌等待戚将军,招五千浙兵回临浦训练。顺子和护卫队留在张守备帐下听令。”

    古语有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关东的文人关西的兵。

    中国自古有南兵不如北兵之说,然而这一情况被明太祖第一次打破。

    一方面通过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元末起义豪杰的不断较量,朱元璋在南方积蓄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另一方面蒙古入主中国已近百年,军备迅速腐蚀衰落不堪一战,直至明成祖五伐蒙古。

    尽管取得了对蒙元实力的沉重打击,蒙古的军事力量一度衰败。

    但是一旦回归草原,蒙古人很快就恢复了昔日剽悍勇武的素质,再次表现出吃苦耐劳、能征惯战的特点。

    所以大明随后在北方沿长城设九镇,分别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陕西、宁夏、甘州。

    九镇的设置,使大明主要军事力量聚于北方,九镇边兵堪称大明最精锐之军。

    然而随着建奴崛起,国内四处反叛,大明屡战屡败,出现兵力不足现象。

    故而后期多有抽调南方军士戍边,浙江戚家军、广西狼兵、四川白杆兵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大明朝廷调遣征战于海内外,一时名震天下。

    现如今,关宁军就是以广西狼兵为骨干的骑兵部队,这也是历史上吴三桂落户广西的原因。

    浙江士兵远远高出原有北边戍卒的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是征调他们北上的主要原因。

    而在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中,善于使用鸟铳等火器,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地狭人众的生存压力,则是浙江人乐于应募从军的内在动因。

    不过浙江不是处处都出可战之兵,也不是出兵之地的居民。不经调教,便可以直接驱之为能征善战的士卒。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台州的人比较彪悍。

    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成就戚家军赫赫威名。

    可惜,在天启元年浑河血战中,建奴数万人大军围住四川白杆兵四千及浙兵三千,共七千余人,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

    是役,建奴如此形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