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节 承包到户-《铁血铸新明》


    第(3/3)页

    因为按这条规矩,秦浩明吃亏大发了。要知道,临浦其他家族跟佃户可是四六或者无误,哪里有这么低的。

    “秦族长,老朽这里也有三个问题。

    其一,是不是定得太低了?

    其二,万亩良田中,地形水土均有不同,田亩所产肯定多寡不均,为什么不按照实际收成来定租呢?

    统一定为一石,必然土地肥沃者占便宜,而土地贫瘠者心怀不满。

    其三,惩戒不交租者无可厚非,押至族里枷号示众也能杀鸡儆猴,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收回租田呢?”

    五叔公替秦浩明着想,缓缓的问了这三个问题,意在提点。

    “据我所知,朝廷每年摊派下来的例行税赋,都被地主摊给了佃户,州县官吏还要层层加码。

    万历年起加征辽饷,到现在还在收,已经加到了九厘。缴纳官府折色银还要加上卖粮的差价损耗,缴完这些还要缴租子。

    这么一算,佃户们劳作一年,连全家的口粮都不能保证。

    这些佃户之所以还能忍受,是因为近几年临浦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天灾,收成还算稳定,缴了租子和税赋就算吃不饱还不至于饿死。

    若是在陕西、甘肃等地,土地贫瘠,产出甚低,缴不上会被逼死,全缴了就会饿死,就只能杀官造反了。

    所以,杀鸡取卵的事情我们不能做。”

    秦浩明目光忧虑,向五叔公解释。

    秦老三听到这里,连连点头:“族长所言甚是,陕西甘肃之地连年遭遇旱灾,田亩荒废,赤地千里。

    听说有吃观音土的,到后来连土没得吃,开始人吃人。”

    “第二个问题,租子如果定为四成或者五成,势必就要核实产量,杜绝隐瞒,我没有这么多人手和时间耗费在这上面。

    田亩之间收成差别顶多也就三五斗,统一收一石,余下不管多少都归他们自己,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也不用一亩亩去核实了。”

    秦浩明说到这里暗自感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方法,已经得到历史验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