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铁血铸新明》


    第(3/3)页

      由此不难看出,皇上、大臣们对一线部队的欠饷问题尚且如此态度,那么对其他地方守卫部队也可想而知了。

      崇祯,或者说大明朝皇上和一部分大臣的这种态度,事实上正是引发明末农民起义,且起义屡镇屡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皇上和大臣们都不觉得不发饷银有什么问题,可以要士兵们自己去挖老鼠充饥,那么也就难怪大明朝的官兵要靠抢劫百姓而赖以为生了。

      站在秦浩明眼前的卢象升,对这个问题总结得最为精辟。

      他在奏章中曾这样说:“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崇祯、周延儒君臣两人的言论,读来着实让人无话可说。

      惟有可怜舍生忘死抗击鞑虏的辽东将士们,不但吃不饱、无钱养家,还因讨要拖欠军饷被指责的际遇心酸。

      “为今之计,把上次从鞑子手中缴获的钱财分发下去,先把军心凝固起来再说。卢督以为如何?”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此战胜利并且重挫鞑子,方才有后续事情。

      否则,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一切皆成空。

      “可行,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将士们浴血厮杀,家人却还要供养。”

      卢象升毫不犹豫,立马赞同。

      “另外还需做好没有援军的准备,小生估计这一仗或将打得惨烈无比。

      卢督万万不可心存幻想,以为朝廷会派其它友军援助。”

      虽然历史的进程有所改变,但是秦浩明还是不敢大意。

      概因杨嗣昌、高起潜、陈新甲之流可不是什么高尚之人。

      相信如果是顺风仗他们会来抢功,可是目前鞑子的战斗力可不是后期的八旗老爷兵,顺风仗也就自然无从谈起。

      “唔,目前天雄军两万人马俱已到位。唯一担心的是怕粮草供养不上,若是十天半个月尚可,时间久了就难说。没有朝廷的支援,怕是……”

      卢象升目露忧虑点点头,没有援军的事情他们之前有做过探讨,现在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

      所以才四处召唤旧部,可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人马多了,粮食就有点捉襟见肘。

      曹尼马,如果面前站着的不是卢象升,秦浩明都开始骂人了,不是别人,就是骂崇祯。

      这是什么道理啊,鞑子在大明以战养战都可以相当滋润,反而大明自己的军队在本土作战,居然没有粮草。

      这样的大明,焉能不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