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初抵应天府-《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首先是路上行人比其它地方多,其次是道路有些泥泞。

      不过随着越来越接近应天府,道路情况逐渐好转,同时行人也越来越多,有利有弊啊!

      秦浩明他们足足走了一上午,才堪堪在正午时分抵达应天府外郭城墙。

      而余佑汉和张云早已在城墙外围官道上等候多时。

      不同于众人初次见到应天府的赞叹和惊讶,秦浩明在后世却是多次游览南京明城墙。

      可是纵使如此,他还是不可避免的感到震惊!

      概因后世存留的和现实差距太大。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

      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平,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和顺天府,合称二京府。

      这就是汉人的江山,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啊!

      可惜因为军队及人心的原因,地利的优势并未发挥出来。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后世学者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浩明,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改日吾带你细细游览一番,今日怕是多有不便,先进城再说。”

      卢欣荣看见秦浩明怔怔的盯着高耸的南京城门,默默发呆。

      以为他是没有见识过应天府的繁华,便在旁稍微讲解一番并劝其进城。
    第(2/3)页